婴语(BabyTalk)


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:“语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”。在互动时使用的语言,真的能决定互动的走向。如果你有一个天津捧哏的伙伴,那不用戴口球就能笑到流口水。
如果你擅长使用一些特别的言语,你能零帧起手把对方说到超级high。如果你擅长这种言语,你能哼哼唧唧把对方萌到心肝儿颤。
这种言语方法就叫“BabyIalk”,咱就翻译成“婴语”吧!“婴语”,就是模拟和宝宝之间的对话模式。比如:
1、模仿口齿不清晰,牙牙学语的腔调:“介个小兔叽好可耐啊!(这个小兔子好可爱啊)
2、加入一些叠词:“吃饭饭“喝奶奶”“回家家”3、重复一些没有营养但是很有情绪的语言:“Daddy我和你天下第一最最好吗?你说!你说是不是!一天重复29遍
4、小孩子总是搞不清本体和客体,代词乱用,用第三人称讲话:“免兔和Dadd在一起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小宝,免兔去睡觉啦!”
以上请用小盆友的语调读出来,是不是找到一点感觉了?你会这样情不自禁地和伙伴用这种“小弱智”的方法讲话吗?我会!我在亲密关系里,会且只会讲,无论是一米八的壮汉伴侣婴语”
还是年过五旬的老爸老妈,都被我培养成婴语用户。
“兔子”,但在兔氏婴语里叫比方说,“兔叽”就很可爱对吧!和伴侣讲“婴语”,是互动的一环!大家知道DDLG互动吧,做戏做全套,双方入戏,IittleGirl就会相应地说“婴语”,比如:
1、“Daddy,嘴嘴,贴贴,啵啵!
2、“Daddy,拍拍坏,不要拍拍,给宝宝拍痛了!呜哇呜哇
这样撒娇,就会起到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。什么?你从来不会发嗲?那你看见可爱小猫的时候,“(突然变夹子)哦哟哟哟,猫猫虫过来,谁是咪宝啊喵呜~喵呜~,看我一下嘛”算什么?
说婴语的人,在身份中也会更加沉浸。一个玩家说,自己讲婴语的时候,会更多向Daddy求助,整天都会断断续续地感受到那种“小小的感觉”。我不会像这样想:“我要去遛狗……然后,翻译成婴语,Daddy我要遛小狗叽”这种说法本质上还是成年人之间的通知。
在心理学中,和亲密的人说“婴语”的确有裨益:新手父母总是盯着小宝宝,不厌其烦地与其对话交流。和伴侣说婴语,就要先对伴侣情感需求的敏锐察觉,以及通过温柔的言语表达出来,不仅有助于情感的确认,也能增强彼此的情感连接。
情感确认(emotion validation)指的是一种被认可、被接纳的体验。在圈子中,这种情感确认尤为重要,因为许多行为本质上是基于深度的信任,坦诚自己的脆弱,像小动物翻过肚皮等待安慰。
使用类似“宝贝贝怎么了?闹小情绪了“是不是弄疼宝宝了啊?Daddy坏我们打Daddy,Daddy不敢了”这样的言语,可以帮助伴侣在实践中感受到情绪被理解和接纳,从而减少内心的孤立感和无助感,创造一个更为开放和安全的沟通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