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爱者在亲密关系中的追寻与困境
自幼未获充足爱意之人,往往期望伴侣能够重新予以滋养。原生家庭缺乏关爱的人,通常会形成两种天性:筛选力,能够迅速察觉伴侣对自身的不善之处,却极易忽视伴侣对自己的关爱之举;补偿心,极度渴求大量的爱,于伴侣身上寻觅父母般的爱,渴望体验那种毫无条件的挚爱。
首先,缺爱之人感知爱的能力,往往也较为匮乏。
他们对爱的体验颇为稀少,而对痛苦的感受却极为频繁。对他们而言,感受痛苦的“探测器”始终处于开启状态,痛苦反倒成为最习以为常、最觉安稳的感受,然而感受爱的“探测器”,基本未曾激活,也就不晓得如何运用。例如,儿时未得到父母的重视。表现得听话、乖巧,父母就展露笑颜,一旦提出想买零食,父母瞬间拉下脸,甚至对其置之不理。孩子便会认定这世上无人会爱自己,被爱必然要有条件,需得让对方愉悦。故而,他们会培育出极强的,察言观色的本领,敏锐地捕捉到身边人不悦、冷漠、回避的信号,而后不停反思自身的过错,再尝试去哄对方欢心。
成年后,涉足亲密关系,依旧如此——极度渴望伴侣填补自身所缺失的部分,格外留意伴侣不爱自己的迹象,然而对于伴侣爱自己的那些证明,却轻易忘却。
例如,深刻铭记伴侣某次未回应自己,某次归家甚晚,某次自己反驳其意见时,他脸色极差,某次说过自己不佳……
但却难以记起伴侣频繁夸赞自己、为自己购置物品的时刻,抑或两人共同经历的愉悦时光。其次,缺爱的另一种呈现,即为补偿欲。
涉足亲密关系后,总是期望对方迁就自己、深爱自己,弥补往昔父母未曾做到的那些。
一旦伴侣未能达成,内心便极度失落,认为原来其爱也是附带条件的。
要么,情绪失控,大发雷霆,逼迫对方依自己所言行事——倘若你爱我,你就定然能够做到。要么,不停自省,负面解读伴侣的所有举动,然后再依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,去讨好对方。
但你会发觉,不停的讨好,并不会换来他爱的回馈。在此过程中,伴侣亦是备受折磨。例如,他脸色阴沉,是由于在工作中遭领导训斥。回到家中,你却一直怀疑他不再爱你,他只得又佯装积极,向你证明他心意未变。
又或者,他会凭借自身的逻辑看待此事——你老是对他动怒,是否轻视他了?于是,他也极为焦虑,拼命赚钱,拼命装扮自己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