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b如何寻找理想dom


每个人进入这个圈子里,或许是先天性格,或许是原生家庭,或许是因些经历,亦或许是好奇懵懂无知......
不追究其原因,一切的发生都有合理的因果。恰如时间的河流没有偶然的浪花,只有未解的暗涌。
无论sub还是M,永远都有两个问题萦绕心头:
1. 我想要什么样的S/Dom?
2. 遇到我想要的S/Dom怎么那么难?
其实这两个问题追本溯源,是一个问题:我希望遇到的是怎么样的?
其基础是:自知、自信。
寻找指引者的人,必须先成为自己的地图。那么这个“自知”就尤为重要,就是知道自己是什么和自己要什么,然而其实对于大多数的M/Sub而言,本身就是需要一个能够指引自己的人出现,又要自己想清楚这个问题,实属不易。
在此我们搞清楚一些合理的相处方式,便可对此问题有一定解答。
1、确立基本准则框架
权力交换的本质仍是「自愿、知情、可撤回」的基础,而非强迫。为了长久相处打下最坚实的地基是最为重要的。原则性和底线不是冰冷的墙,而是筛出那些不懂尊重之人的滤网,真正值得的人,永远不会强迫你拆掉它。 (对于项目本身不做探讨)
2、在彼此的不完美里签署“契约”
避免完美主义陷阱,防止底线被温水煮青蛙式侵蚀。所以一定要允许并接受对方不完美的地方存在,只要不涉及到双方定义的原则性和底线问题,一般此问题均可按照“可修正”存在,当你在脑子里记下TA的扣分项时,TA的心里面也该有你的改进项。磨合的本质,是彼此在底线长城两侧共同修筑沟通栈道,而不是想办法填补漏洞。
3、需要定期系统更新
所有关系都会经历从炽热到温润的转化,但这并不意味着情感在流失。关系的深度,往往是从新鲜感退潮后真正开始的。认识到关系的保鲜不在于刻意维持初遇时的心跳频率,而在于共同培育能让真实自我生长的土壤。应该是更多的交流,深入的交流,不再只是简单的交换信息。别玩‘你不问我不说’的哑谜游戏,那些没说出口的渴望、没被听见的叹息,让两个原本亲密的人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。该问就问,就说就说,能解决很多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问题。
4、仪式感和生活
仪式感见证各自的心里地位,日常生活目睹双方的态度。
不要一味追求仪式感,而丧失了欣赏普通美的能力。仪式感固然重要,但真正的亲密除了那些精心设计的仪式里,还有更多的是那些散落一地的烟尘中,洗衣机滚筒转动的嗡鸣,夜晚回家门缝溢出的暖光,整洁的小床,干净的地面......这些琐碎的日常才是真正的本质,柴米油盐才是两性关系中的终极真相,在这些里面去寻找痕迹更真实真切。
关系的最高境界,或许是在买酱油的路上也能翩翩起舞。
5 包容和理解
人类的悲欢从不相通,即便在权力交付最彻底的DS关系里,思想和灵魂依然存在永恒的孤岛。即使有了深入的交流,维持新鲜感,仪式感,或是经历了烟火气的日常生活,但这种孤独依然存在,不可泯灭。在某个辗转反侧的深夜里,也曾为对方的所作所为感到困惑。能包容并理解已经是上上签,别忘图一个人真正懂另一个人。心理学中的投射性认同现象常让人误以为对方"懂我",实则是自我剧本的强加。
真正的理解是允许误解存在后依然选择信任。
真正珍贵的包容或许不是“我懂你的痛”,而是“我愿在你的疼痛旁支起帐篷耐心的等候”。
在一段经营良好的关系里,两个最好的状态是舒服,两个人可以自然而不做作地去相处,不用戴任何面具,不用做任何伪装,承认自己的不足,展现自己的特长,没有那么多较量和拉扯。彼此遵循着约定好的规矩与目标,在两个人的‘小世界’和万千大世界遨游、体验、交流、信任、成长、陪伴。
当你们能对着晨起口臭打哈欠,比在深夜里接吻更自在;当安全词不再是盾牌而是暗号,当眼泪不是弱点而是通关密语—恭喜玩家解锁了关系的最终形态。
如诗人Anne Carson所言:"欲望是一把尺,测量着我们与自身深渊的距离。"或许答案不在于找到完美的Dom,而在于通过这场"权力游戏",逐渐辨认出自己灵魂的轮廓。DS关系不应是补完残缺的绷带,而是锦上添花的刺绣。每个参与者都应是相对自洽的个体,好的关系的价值在于创造1+1>2的协同效应,而非寻找缺失的另一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