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虐人格可能是无意识里期待和爱的客体同频

2024-06-03

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一类型的主体,面带严肃、委屈,似乎在承担着很沉重的担子,很难娱乐放松,沉浸过去又焦虑未来;

受虐人格可能是无意识里期待和爱的客体同频

他们通常有极强的责任心,做事认真负责对于周围的人也容易过度付出,时间长了却也会陷入委屈不甘的状态里,用隐藏的攻击(不说明原因,不表达不满,直接选择拉长回应或者不回应的方式)对待关系;

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,他们着急应对挑战(现在的&未来的,现实的&想象中的),急于完成一件一件似乎还没“成型”的事儿,看似努力却做了很多无用功;

很难放松、疲于应付(外显的是努力,内在是对抗)琐碎的小事、X惯付出却又计较回报……矛盾的内心在很多的细节里充满了冲突!他们似乎在“享受着痛苦”!‼️

如果这样的现象覆盖着几乎全部的生活细节,那无疑他们人格下暗藏着受虐的心理组织以及人格!

而这样的心理特质,很可能源于他们内在的【自体客体】部分。

人生而孤独,从婴儿到成人的过程是不断吸收内化外在客体,确立主体确认存在的过程,这是成长必不可少的阶段;

也是婴儿认知世界,建立“爱与被爱”的链接系统,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建立自己的世界空间,直到更加确信自己可以面对更大的世界和广阔的人生;

‼️如果内化的客体是充满爱的宽容的豁达的,主体心理也将有更大的自由度;如果内化的客体是虚弱的畏惧的充满限制的,那么主体也会感觉自己似乎自己被锁在了狭小的空间里;

他们会无意识的觉得外界的世界是可怕的,充满危机的需要时时警惕的;

主体越是深刻的认同内在的【自体客体】越是难以识别到限制的存在,他们深爱内化的【自体客体】,与内在的深爱的对象【保持同一性】是表达爱的方式,也因此延续了自体客体的性格和命运;

如果自体客体是脆弱的,通过不断努力以及付出来交换生存资源,那么这类主体通常也会延续这样的模式,以维持生命Z初的认同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