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找到好“daddy”–识别

2025-04-25

识别这个部分实在是太难写了。我个人认为,识别是最能体现在ddlg关系中,双方阅历差距的环节。

我自己的习惯是,会把相处过的每一个人都抽象成模型,相处的过程就是搭建模型细节的过程,

在这个过程中,我喜欢的方法是用对方观察自己的方式观察对方。这个表达可能有点抽象了。但是怎么学到对方观察自己的方式,其实是很难的。我反复回想是怎么去模仿的,能具体想起来的做法可能就是喜欢看第三视角的人物解读,也没有刻意去学习,只是下意识地模仿了别人的思考方式。

一段关系失败后,我会再尝试站在另一个视角看待这个模型,到底是否适合自己。分开后对这个人的认识和最初的认识是否有差别,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差别

是对方的刻意隐瞒,还是自己自欺欺人

如果是对方的隐瞒,下一次能否在建立关系前就确认好

如果是自己自欺欺人,那就老老实实承担自己的结果

网络上有很多话术分享,比如问什么样的问题能看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。但是用简单的模板式语句去套用在复杂的人身上,我真的觉得看起来很愚蠢。

我思来想去,既然没办法写具体的话术和方法那我就写一些个人认为,很不好的点

避免下“你是一个xxx的人”或者“我是一个xxx的人”的判断。

避免主流社交媒体上的思考习惯,比如打开一篇笔记,未知全貌就先下评论。抓住一个点,立马开始抨击。

避免优越感,避免刻板印象

人本身是非常复杂甚至互相矛盾的特征的集合。在不同的人面前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。一个不能接受人的复杂性的人,本身就是带又偏见且狭隘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