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为大众化的汉服如今为何成为小众文化圈子?

2022-02-25

曾为大众化的汉服如今为何成为小众文化圈子?我觉得应该分成两个概念去理解,也就是汉服圈不等同于汉服文化。

汉服圈是一些商家为了炒作汉服,加上一些所谓的传承者的追捧,“排除异己”,慢慢形成的所谓尊重“版权”的圈子。

汉服文化,是中华民族里,主要以汉民族的服饰文化为代表的一种文化。每个不同的朝代,不同的历史时期,每个不同的地域,不同的群体,都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。

在传承文化时,既要去粗取精,传承优秀的内容;也不能故步自封,认为自己最正统,恶意打击其他的传承者。

曾为大众化的汉服如今为何成为小众文化圈子?

汉服,全称是“汉民族传统服饰”,又称汉衣冠、汉装、华服,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(明末清初),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,以“华夏-汉”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,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,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,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,是中国“衣冠上国”、“礼仪之邦”、“锦绣中华”、赛里斯国的体现,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。

汉服中的“汉”字的词义外延亦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族指称的过程。如《马王堆三号墓遣册》关于“汉服”最早的记载:“简四四‘美人四人,其二人楚服,二人汉服’” 中的“汉服”是指汉朝的服饰礼仪制度,即《周礼》《仪礼》《礼记》里的冠服体系 ;而成书于唐朝的《蛮书》的记载:“初袭汉服,后稍参诸戎风俗,迄今但朝霞缠头,其余无异”中的“汉服”指的则是汉人的服饰礼仪制度 。汉服“始于黄帝,备于尧舜”,源自黄帝制冕服 。定型于周朝,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,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。

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,主要是通过冠帽及佩绶来体现的。冠制复杂,仅收入《后汉书.舆服志》中的,就有十六种之多。

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以袍服为重。西汉早期流行曲裾(即深衣),到了东汉,男子一般不穿深衣,而是穿直裾襜褕。除祭祀朝会外,各种场合都可以穿著。汉代妇女礼服,仍以深衣为尚,也穿袿衣、襦裙、穷袴。

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。汉文化一般指称汉人创造的文化,也可以理解成汉民族的文化,又称为中华文化、华夏文化、儒家文化,指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为基础、儒家文化为骨干不断演化、发展而形成的文化。

汉民族在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,具有鲜明的特色。汉民族有五千多年有实物可考的历史,四千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,文化典籍极其丰富。几千年间,无论政治、军事、哲学、经济、史学、自然科学、文学、艺术等各个领域,都产生了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成就。

所以你会发现曾为大众化的汉服如今为何成为小众文化圈子?本身来说就是一个伪命题!

1、须知,此处所谓的“汉服”,已经不是其原初的意义和物质。

2、须知,此处所谓的“汉服”,只是对真正意义上的汉服的模仿。

3、须知,这些人能成为一个圈子,有可能是他/她们对“汉服”的共同爱好;有可能是他/她对服饰的共同爱好,而凑巧的是,他/她们共同爱好的这个服饰正好叫做“汉服”而已;其实,这种爱好,可能和喜欢“乞丐状”或其他服饰类型,没有什么两样。

4、须知,“汉服”的小圈子,大约只是一个服饰圈,是一种流行现象,可能与文化无关、可能和中国文化无关。

5、须知,一切物质,都只是传统或者文化的载体。传统与文化的实质还是文明、精神等的形而上的东西。即便是文字,也是停留在载体层次的。

6、须知,即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汉服,其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也是极其有限的。模仿的“汉服”,有多少所谓的“传统文化”在里面,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
7、须知,传统与文化,最深层次的实质,在神,不在形。

8、须知,很多时候,无论是小范围的流行还是大规模的流行,都是一种无意识的模仿。这种无意识的模仿,其实只是模仿而已,没有思维、没有思虑,谈不上传统,也谈不上文化。

说“汉服为什么成为了一个圈子,成为了小众的文化“。我不认同,我认为根本不是什么小众、圈子文化,而是旅游文化,是人们看了古装剧后一种猎奇心理的外在表现。

其实古代的布衣阶层的服饰还是简洁适用的,因为他们每天要劳作,不可能穿今天人们所推崇的汉服。

当时的汉服,华丽多彩,都是为才子佳人量身制作的,今天所说的汉服应该反映的是古代达官富贾家庭的服饰。那时也不是大众服装,也是今天某些人所说的小众服饰文化。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,这种服饰都不可能成为大众服饰文化而传承的。

汉服做为休闲服装都让人觉得有点另类,如果大众化了,那社会就彻底停滞了,人们都不劳作,去休闲了,社会不崩塌才怪呢。

现在社会有些人,提出传承汉服服饰文化,我觉得是痴人说梦。

服装也要跟上时代,其变化主轴离不开人的生活需求,美观,方便得体,是服装业始终遵循的原则。不会因社会上一些人的错乱呓语有所变化。所以,我给汉服文化在当代的时兴,叫做旅游服饰文化,这倒会使我们爱好旅游的人,体现古典服饰文化的绚丽多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