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者:我支持李银河,也高度肯定5M

2020-12-28

李银河,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,性学家,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。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。

读者:我支持李银河,也高度肯定5M


1952年,生于北京。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。1999年,被《亚洲周刊》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

李银河写自己喜爱虐恋,即5M。追忆起年幼时,她关注电影中鞭打惩戒和男主受辱等情节,甚至从贾宝玉被打的文字中读出性感。

读书至今,从未见过如此坦诚的人,而且还是一位严肃的学者!这让我欣喜崇拜,灵魂受到冲击。于是立刻下载这本书,一口气看完,已至深夜。

这本书打动我的地方有两点。首先她非常的坦诚,写了很多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经历。其次,也是最重要的地方,她肯定了一个人具有个性的一面,肯定了个性的意义。因为在我的生活中,我曾经长期处于忽视自己真实感受的一种生活状态。上大学到现在,我想要去慢慢改变这种状态,我想要去尊重我自己的感受,尊重我自己的真实想法。所以,我特别反感用统一的要求去要求每一个人,特别喜欢尊重个性的一些言论。

坦诚和尊重个性,这两个特点在李银河讲述虐恋这一块,最为明显。

关于虐恋,她亲身体验,科学研究后出了学术著作,甚至创作了一些小说。从学术的角度肯定虐恋的合理性,甚至主张虐恋是高贵优雅的生活方式,因为它是建立在不愁温饱、双方平等的基础上的。书里有一个细节,她说王小波买5M道具,就跟买花一样平常。

在中国,关于性这个话题,能够坦诚的人不多,能够深入剖析的人更少。关于性这件事情,我并不知道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。我脑海中的观念都是来源于影视小说和周边言论,但是他们是互相冲突的。周边言论,即传统观念,是低调、抽象的,甚至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很严格的东西。传统观念要求女性必须非常的忠贞、纯洁,你不能喜欢性这个东西,你不能表达自己对性的热爱,你一定要是一个冰清玉洁的女子,是腼腆甚至厌恶性的,而且一定要在结婚前保持处女。影视小说中就比较开放了。近几年网络小说的发展更加扩大了开放度。人们披上网络的马甲书写爱情和欲望。但是小说是一个非常隐私的东西。不管是读者还是作者,面对比较敏感的话题,都不会在公众场合去支持自己的一种喜好。公众场合,我们都是政治正确的一个人,大家都是同样的人,同样的态度,同样的标准。内心与外界的不同就造成了一种冲突,所以我不知道应该相信什么,我不知道很多个性化的东西,他到底是不是一个恶魔?但是。这本书颠覆了我的看法,她论证了虐恋是一个优雅的性生活方式。就好像,一位权威的学者,肯定地告诉你,你的内心真实的想法,它是有意义的、合理的。

李银河的坦诚,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她去美国读了社会学。不过她之所以自费去美国读这个学位,可能也是性格使然吧。

我特别尊重个性化的东西,但是在平时生活中我也是一个政治正确的人。一种天然的压力要求我和别人保持一致。行为和内心的矛盾,产生痛苦。这种痛苦逼迫我不停寻找自由的思想以及它的拥护者。我会去关注很多边缘化的东西,很多个性的东西,特别想要去尊重它,维护它。我觉得这种维护不是对这个东西本身肯定或者否定,而是说我是这样一个态度:我尊重每个人的个性。这样我就能逐渐肯定自己个性化的一面是合法合理的。

法学研究有一类学说强调少数服从多数,仿佛少数人利益就比多数人利益小。上课时我就很反感这种粗糙的判断。每个人都是不同的,每个人都是无价的。尊重这种不同才是法律应该有的态度,而不是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。

很多人喜欢读书旅游,与人交友。这些行为的背后的意义,我觉得就是看到更多人的不同的生活方式。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理解这个世界。或者说更加理解我们自己本身。能够接纳别人个性化的东西,你就能够接纳自己个性化的东西,从而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平衡。一旦达到这个平衡。人的生活就会变得非常的舒适,就像就像一条河流,有一种流动的力量。

我们经常说拖延症、原生家庭伤害、亲密关系矛盾。面对这些问题,我们是无力的。为什么无力呢?因为力量被压制了。以女性特征为例,社会要求女人是傻傻的、需要宠爱的、不争不抢的、温柔的,但是每个人都有菱角,都是不同的。就像李银河所述:“女人首先是人,然后才是女人。马克思曾说: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。那么,男人所具有的为什么女人就不能有呢?”如果所有的菱角都磨平了。确实可以在生活中左右逢源,但是你真实就被压抑到一个角落去了。你的力量也随之消失,因为你接受了一种被动的生活方式。你会觉得不舒服。之前看武志红老师的书。他强调尊重自己的攻击性。什么意思呢,就是你要敢于做恶。大学有次跟同学聊天,我刚说我是一个坏人,因为要是有人伤害了我,我就会想要狠狠地报复。他直接反驳我一句话:“别人伤害你,你去报复他。这是正当的呀,这不算作恶。”我一下愣住了。现在回想起来,当时我非常不尊重自我感受,习惯于用严苛的教条去约束自己。这种约束是不被察觉的。因为真实的我已经被打败,躲在角落里苟延残喘。生活在教条中的人,又怎么可能充满力量?

大学时期,我极容易疲惫。做事情没有动力,很痛苦。即使我参加兼职。积极一段时间之后,又会陷入一种非常颓废的状态。“强迫积极—陷入颓废”在我生活中屡次循环。后来看书,乔布斯、露易丝·海都说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做的事情就会很有力量。我就开始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。但是我发现这很难,因为长期压抑的生活中,从未经历过倾听内心的历程,也不知道怎么倾听内心的真实想法。我记得当时很困惑,因为我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呀。当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,我其实是不愿意去倾听真实想法的,所以他已经去到一个角落里,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他了,我认为真实的并不是真实的。

好在我接触了《生命的重建》,这本真是救命之书。我很庆幸能够遇到它。在通读它之后,有一天,我躺在床上,心想:“不要管其他事情有没有出错,现在我在做什么?我在睡觉。好的,那就舒舒服服地躺在柔软的床被里,放松身心吧!”就在那一瞬间,我体验了安静。那些恐吓的教条离我远去了,萦绕耳边的是被子的清香。当然,改变是需要时间的,之后我又实践了《当下的力量》、瑜伽、冥想,接触了《第二性》、《女性也需要梦想》、《金赛性学报告》等书籍。我学着去接纳自己,从改变观念到改变行为。读研究生时,我正视写作的欲望,开始在简书写作。我不再害怕追求理想的欲望,而是敞开心扉接纳真实的想法,并且去行动。渐渐地,我就开始感觉到自己大约对哪个方面比较感兴趣,慢慢向自己喜欢的方向一点一点的挪动。

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,我遇到了很多好玩的东西,其中也包括这本《人间采蜜记》。它是一种新启发,也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震撼。从小认为爱情只是生活的部分,大一喜欢法理学课探讨自由,无意识地被希腊自由思想吸引,排斥“必须结婚生娃”的说法······如乔布斯所说,这些形成我人生的点,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,就是尊重个性、成就自我。像李银河一样研究边缘话题、接触匪夷所思的生活方式、不结婚不生育谈一辈子恋爱,就是我的梦想。

本文内容采集自网络!侵权即删